“袨服华妆着处逢,六街灯火闹儿童。”这句描绘元宵节盛景的诗句,将我们带入了热闹非凡的节日氛围。当元宵节来临,南方的街巷像是被灯火温柔环抱,烟火气息如轻纱般在空气中悠悠飘散,丝丝缕缕的甜香,悄然缠绕上游子的心。那是汤圆的味道,独属于南方的温柔慰藉,也是对“团圆”二字最生动的诠释。
在老家,元宵节吃汤圆,是刻在岁月深处的仪式感。每到这个时候,母亲总会早早地走进烟火缭绕的厨房。轻轻捻起案台上的糯米粉,缓缓倒入温水,水流与糯米粉接触,发出细微的“簌簌”声,双手在粉与水间轻柔揉搓,手腕微微转动,力度均匀且温柔。小时候,我总在一旁好奇观看,忍不住伸手帮忙,即便弄得满身面粉,母亲也从不责备,那些画面至今仍清晰如昨。
黑芝麻可是汤圆馅料的常客。将黑芝麻倒入锅中,用小火慢慢翻炒,随着温度一点点升高,那浓郁的香气便逐渐弥漫开来。炒熟后再细细研磨,接着拌上绵密的白砂糖与醇厚的猪油,只需轻嗅一口,甜蜜便直抵心间,整个人都被香甜气息包裹。还有细腻的红豆沙,选用饱满的红豆,经过长时间的炖煮,锅中的红豆在温火的慢炖下,渐渐变得软烂。再用小火翻炒去掉多余的水分,铲子与锅壁碰撞,发出轻微的声响,每一口香甜软糯都诉说着岁月的静好。心灵手巧的母亲还会自制花生馅料,把花生炒熟去皮、磨碎,与白糖、猪油混合,独特的香气瞬间勾动味蕾。
母亲把面团分成小巧剂子,每个都圆润可爱。她拿起一个剂子,掌心轻按,随着力度施加,紧实面团逐渐摊成薄而有韧性的面皮。舀一勺馅料放在面皮中央,随后手指灵动,指尖轻轻捏合面皮,动作娴熟流畅,一个饱满汤圆就此诞生。
锅中水烧开,轻轻放入汤圆,刚接触水面,便激起一圈小小涟漪。很快,汤圆浮上水面,宣告成熟。此时,锅中水变得浓稠,散发着糯米与馅料的甜香,悠悠弥漫全屋。端起一碗汤圆,吹去热气,舀一个放入口中。软糯糯米皮在齿间化开,馅料瞬间绽放。每一口汤圆,都承载着家的温暖与团圆期盼,让人在冬日真切感受到浓得化不开的爱意——那是家的温度,是无论走多远都无法忘怀的眷恋。
“不展芳尊开口笑,如何消得此良辰。”在元宵节,汤圆早已不只是一种美食,更是一份深深的情感寄托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,吃着热气腾腾的汤圆,欢声笑语在屋子里回荡。
一个个汤圆,串联起的是家人之间的血脉亲情,是对家的深深眷恋,也是无论漂泊多远,都始终牵引着我们的情感纽带。( 刘家邦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