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EN
???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详情页

在南方工地上吃北方老家油饼

来源: 时间:2025年02月18日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 打印
  窗外,机械的轰鸣声在新年的空气中回荡,仿佛是大地奏响的别样乐章。屋内,弥漫着家的温馨与面香,今年这个春节,对我来说意义非凡。父母从北方老家辗转两千公里,把年味背到“彩云之南”,我们一家人在这滇中工地的临时居所,开启了一场特别的团圆。
  天刚蒙蒙亮,母亲就已在小小的厨房里忙碌起来。发面的盆静静放在桌上,她舀起一瓢温水,慢慢倒入盆中,面粉与水在母亲手中交融,像一场默契的舞蹈,混着窗外机械的作业声,竟有种奇异的和谐。她的双手熟练地揉动着面团,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岁月的温柔。母亲说,发面可是炸油饼的关键,就像生活,需要耐心和等待,才能收获恰到好处的滋味。
  我在一旁打下手,看着母亲专注的神情,记忆不由自主飘回北方老家的除夕夜。那时,每到过年,炸油饼都是家里的头等大事。一家人围坐,看着母亲将面团变成一个个金黄酥脆的美味,欢声笑语在屋子里回荡。如今,场景变换,地点从老家搬到了滇中引水的项目上,可母亲炸油饼的手艺和家的味道,从未改变。
  随着时间的推移,面团渐渐膨胀,变得蓬松柔软,像是一朵洁白的云朵。母亲满意地看着发好的面,开始准备炸油饼的馅料。小磨香油是从老家村头油坊特意打的,装在洗净的瓶子里跨越山河,翠绿的葱花落在碗底,细盐粒坠入金黄的油中,香味瞬间弥漫开来。这熟悉的味道,让人仿佛回到了儿时——每次闻到这个香味,就知道又有美味的油饼要出锅了。
  父亲也没闲着,他帮着母亲生火、倒油。父亲一边倒油一边笑着说:“咱虽然在这工地过年,可该有的仪式感一样不能少。”父亲的话,让我心里暖暖的。这个工地,虽然比不上老家宽敞舒适,但因为有了父母的陪伴,有了这炸油饼的烟火气,变得格外温馨。
  发好的面团被母亲分成剂子,每个都仔细包进馅料。油锅沸腾时,她将面饼贴着锅边小心地滑进去。瞬间,油花四溅,发出“滋滋”的声响,仿佛是新年的鞭炮声提前奏响,又像春雷滚过大地。不一会儿,油饼就由白色变成了诱人的金黄色,母亲用漏勺将它们捞出,控油、装盘。恍惚间我像是回到了老家的灶台边——那时我总爱抢着吃刚出锅的油饼,被烫得直哈气也不肯松口。
  热气腾腾的油饼端上桌,“尝尝这个。”母亲将炸得最完美的油饼夹到我碗里,饼皮上的气泡还在滋滋作响,我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,熟悉的香味在舌尖散开,外酥里嫩,满满的都是母亲的爱意。
  吃着油饼,父母和我聊起了老家的趣事,也聊起了我在滇中引水项目上的工作。他们心疼我在外面的辛苦,也为我的工作感到骄傲。我向他们分享着项目上的点点滴滴,那些遇到的困难、克服的挑战,还有和同事们一起奋斗的日子。父母认真地听着,眼中满是支持与欣慰。
  滇中引水工程的建设仍在继续。在这个特殊的春节,无数像我一样的建设者坚守岗位,为了这个伟大的工程默默奉献。父母用他们的方式,给予我们最温暖的陪伴和支持。这一锅炸油饼,不仅仅是美食,更是亲情的纽带,连接着老家与滇中,连接着过去与现在。
  这个春节,在滇中引水的工地上,因为有了父母的陪伴,有了母亲炸的油饼,变得格外难忘。无论未来的路有多远,无论我走到哪里,家的味道和亲人的爱,都会一直陪伴着我,成为我前进的动力。(周利娟)